水稻機插軟盤育秧技術(shù)意見 |
一、壯秧標準 1、個體標準 機插秧壯苗指標是:秧齡15~20天,葉齡3.5~3.8葉,苗高12~17cm,單株綠葉2.5~3.0葉、白根數(shù)10條以上,青秀無病。 2、群體標準 成苗1~2株/cm2,均勻整齊,根系發(fā)達,秧苗生長整齊健壯,秧苗塊盤根好,提起不散。秧塊整體放入秧箱內(nèi),不卡滯或脫空造成漏插。 二、育秧準備 1、秧盤土準備 ⑴營養(yǎng)土。床土應(yīng)選擇菜園土、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或冬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層土。播前1個月左右,畝施45%復合肥50公斤,搶晴天用拖拉機旋耕2-3遍后,取表土過篩,使土粒徑不大于5mm。每畝機插大田備足合格細土100㎏。其中20公斤作蓋籽土,80公斤作底土。在播種前7~10天采用壯秧劑培肥配置營養(yǎng)土,按80公斤細土拌無錫坊前產(chǎn)壯秧營養(yǎng)劑0.5公斤制作營養(yǎng)土作底土,或20公斤蓋籽土拌揚州里下河所生產(chǎn)的育苗伴侶400克(兩種方式任選一種),做到多次拌和,確保均勻。蓋籽土和底土分開堆放蓋膜堆悶,促使土肥充分融合。 ?、苹|(zhì)。商品化育供秧重點推廣基質(zhì)育秧,畝機插大田準備水稻育秧基質(zhì)50㎏。裝盤前將基質(zhì)抄拌蓬松直接裝盤,基質(zhì)不可結(jié)塊裝盤,也不需添加肥料和殺菌劑等原料。 2、秧池準備 機插秧秧池選擇土壤肥沃、灌排方便、地勢平整、無石礫雜草、運秧方便、便于管理的田塊作為秧田。秧池與大田比例按1:70~80留足。播前20天左右,旋耕一遍,然后上水耙地,進行平整,開溝做板。秧板規(guī)格一般要求畦面寬+溝寬達1.7m,其中畦面寬1.45m,溝寬0.25m,溝深0.15m。秧池外圍溝寬0.3m,溝深0.25m。秧板做好后,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實。播前2天鏟高補低,填平裂縫,達到“實、平、光、直”的要求,即秧板沉“實”不陷腳;板面“平”整沒高低;板面“光”滑無雜物;秧板整齊溝筆“直”。 3、種子準備 每畝大田備足3.5-4.0公斤稻種。 ?、艜穹N。浸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曬種1~2天,增加種皮透性,增強吸水性、酶的活性和種子活力,以提高發(fā)芽率、整齊度。如氣溫較高,種子不宜直接在水泥地上曝曬。 ⑵藥劑浸種。為防水稻惡苗病、干尖線蟲病等,每5公斤稻種用25%氰烯菌酯懸浮劑(勁護)2.5-3克+6%殺螟丹水劑2-4毫升加清水8公斤攪勻后,蔽光浸48-60小時,氣溫高時浸種時間取下限。 ⑶保溫催芽。手播芽谷要求根長達谷粒長度的1/3,芽長為1/5-1/4。采用機械播種的種子90%破胸露白即可。 ?、仁痉锻茝V種衣劑拌種。種衣劑拌種具有矮化秧苗,增蘗促根,防止惡苗病和青枯死苗等作用。種衣劑拌種后直接播種,可減少浸種、催芽等許多工序,有利于推進機械化精量播種,提高播種質(zhì)量,加快播種進度,降低燒芽爛種的風險。各流水線播種的育秧基地,可示范應(yīng)用種衣劑拌種技術(shù)。 4、材料準備 每畝大田需機插秧軟盤30張,1.6-1.8m寬的農(nóng)膜或無紡布4.5m長,少量秸稈或小蘆桿,如用農(nóng)膜覆蓋,畝需準備干稻草5公斤。其它材料如泥抹子、桶子等。 三、播種期確定 機插秧播種密度高,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僅為2~2.5㎝的薄土層中,掌握不超秧齡十分重要。機插秧對播種期安排較為嚴格,播種期要根據(jù)大田茬口、大田耕整、沉實時間、勞動力和灌溉等條件按照秧齡15~18天倒推播種期,“寧可田等秧,不可秧等田”,確保秧苗適齡栽插。如果面積大要根據(jù)插秧進度,合理分批播種,每一播期間隔2~3天,確保適齡移栽。我區(qū)小麥茬一般落谷時間為5月25日前后。 四、播種流程 1、鋪放軟盤 每塊秧板橫排兩行軟盤,緊密整齊擺放,依次平鋪,盤與盤的飛邊要重疊排放,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,確保盤不變形,不翹邊翹角。 2、軟盤上底土 為避免上土厚度不一,應(yīng)先鋪一標準盤,營養(yǎng)土厚度為2.2cm左右,營養(yǎng)土與基質(zhì)對半摻和的或純基質(zhì)的厚度為2 cm左右。而后將標準盤土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固定容器確定盛土位置,再按該容器盛土標記裝土依次倒入鋪放好的軟盤中,并用木尺刮平,在播種前窨足底水使底土沉實。 3、精量勻播 常規(guī)粳稻千粒重25-28g,每盤用干種110-120g(芽谷140-150g)為宜,即每cm2平均播芽谷2.5粒左右、成2苗左右。一般播種以秧板為單位,根據(jù)秧板擺放盤數(shù)定量稱種,兩播一補,全盤均勻。播后蓋籽土蓋種以不見種子為準,一般蓋土厚0.5cm。不能過厚過薄。過厚出苗不整齊,過薄形成根倒生。 4、覆膜蓋草 為防止農(nóng)膜粘貼在床土上形成“貼膏藥”,應(yīng)放一些秸稈或小蘆桿架空,再鋪農(nóng)膜。農(nóng)膜的四周要用土蓋嚴保溫保濕。為防晴天高溫灼傷幼芽,膜上要鋪蓋一層稻草,以3m遠外見不到農(nóng)膜為準。或用無紡布代替農(nóng)膜,但要時常保持秧板濕潤。 5、機械化育秧 播種流水線育秧可一次性完成鋪土、灑水、播種、覆土等四道工序。采用流水線播種時一般用硬盤進行,盤排列及其操作管理同軟盤。 五、苗期管理 1、高溫高濕促全苗 早春氣溫較低,播種后要蓋嚴膜,保持膜內(nèi)溫度28-35℃、相對濕度90%以上,確保立針一轟而齊。 2、揭膜煉苗 播后5-7天苗高2cm左右,可揭去農(nóng)膜,有利于控制秧苗高度,培育健壯秧苗。揭膜時間為晴天傍晚揭,陰天上午揭,小雨雨前揭,暴雨雨后揭,若遇低溫天氣,應(yīng)推遲揭膜。無紡布代替農(nóng)膜覆蓋的,可在齊苗后松去無紡布四周的壓實土塊,讓無紡布隨秧苗生長而松動自如,栽插前1個星期揭布煉苗。 3、科學管水 秧田前期以秧田床土濕潤管理為主,保持盤土不發(fā)白,晴天中午秧苗不卷葉,缺水補水。在移栽前3天要控水煉苗,遇雨要提前蓋膜遮雨,防止床土過濕影響起秧和機插。無紡布全程覆蓋的,秧田期水分管理應(yīng)以盤土半濕潤管理為主。 4、適時追肥 用壯秧劑進行床土培肥的秧苗期一般不用追肥。如果床土沒有培肥或秧苗在一葉一心期葉色較淡,苗脫肥落黃,每畝秧田可追施尿素4-5公斤(每盤約2克)。施用方法為建立淺水層,用尿素兌水100倍,于傍晚葉片吐水時均勻粗噴或潑澆。移栽前4-5天視苗情施用送嫁肥(施法同上)。 5、病蟲防治 秧田期主要病蟲害有:青枯病、綿腐病、紋枯病、苗瘟、黑矮病、稻飛虱、稻薊馬等,應(yīng)密切注意病蟲發(fā)生,及時對癥用藥防治。移栽前一天,堅持噴好送嫁藥。采用無紡布覆蓋的揭布前一般不用打藥,揭布后堅持用藥。 6、秧苗調(diào)控 為防秧苗旺長,控制秧苗高度以適應(yīng)機插,可對秧苗進行調(diào)控。具體用量為每百盤秧苗15%多效唑粉劑,1葉1心期3克,2葉1心期4克,3葉1心期5克,兌水均勻噴霧。 六、正確起運移栽 機插育秧起運移栽應(yīng)根據(jù)不同的育秧方法,采取相應(yīng)措施,隨起、隨運、隨栽。軟(硬)盤秧可隨盤平放運至田頭,也可起盤后卷起盤內(nèi)秧塊疊放于運秧車上,堆放層數(shù)一般2~3層為宜。 七、機插育苗常見問題及原因 1、秧苗整齊度差 原因:底土不平、蓋土厚度不一、底土窨水不足、有機肥不腐熟、無機肥現(xiàn)拌現(xiàn)用、壯秧劑拌和不勻等,都會導致出苗不整齊,秧苗整齊度差。 2、秧盤呈“貼膏藥”或“花豬頭”狀 原因: 播種后上大水漫灌,水漫上板面,造成板面表土板結(jié);覆蓋薄膜時,秧盤上不放隔離物(秸稈或小蘆桿),大雨后薄膜緊貼盤面;覆蓋薄膜后,上面覆蓋稻草過少或不勻,晴天高溫灼傷幼芽等。 3、青(黃)枯死苗 原因:秧苗處于離乳期前后,遇低溫冷害后易造成青(黃)枯死苗。青枯死苗是秧苗受低溫或暴晴后未及時灌水,而造成秧苗失水而死,是急性生理性病害,通常成片發(fā)生。病苗從幼嫩的心葉開始萎蔫呈筒壯,然后整株死亡,死后葉色為暗綠色(青枯),但秧苗基部不易拉斷,根似水燙狀。黃枯死苗既有秧苗在低溫下緩慢受害后發(fā)生的死苗,為慢性生理性病害,常一簇一簇發(fā)生,發(fā)病時從葉尖到葉基,由外到內(nèi),從老葉到嫩葉,逐漸變黃死亡,基部因病菌寄生而腐爛,易拉斷,也有綿腐病發(fā)生造成的病原性病害。 4、秧苗根系盤結(jié)不牢固,提起易散落 原因:秧苗期一直處于水層管理狀態(tài),根系盤結(jié)差;移栽前遇大雨未蓋膜遮雨,盤面濕度過大等。 |
QQ:849746648
工作時間:每日:08:00-23:00
特殊情況您還可以?預(yù)約回訪
地 址:連云港市東??h平明鎮(zhèn)
電 話:0518--87532678
傳 真:0518--87532678
網(wǎng)址:www.tao800.com.cn